2.8GPA 逆襲港科大火熱 AI 專業!末班車申請者的錄取突圍戰
作者:時間:2025-06-08 09:24:15 33134 次
2.8GPA 逆襲港科大火熱 AI 專業!末班車申請者的錄取突圍戰
來自211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學子,以GPA2.8(均分約80 分)、托福 80+ 的背景,成功斬獲香港科技大學(HKUST)2025年全新推出的「人工智能與創業碩士」錄取!作為專業首批招生的幸運兒,2月份從網上了解到我們,中間也了解了很多機構,最后認可我們的,并簽約,3月初開始簽約,只用一周時間完成材料籌備,3月中旬遞交申請,歷經兩個月等待后5月底收到港科面邀,在面試后一周內斬獲offer,上演了一場「低分高錄」的逆襲傳奇。
項目亮點:
港科大罕見兩年制「學習 + 實習」黃金模式
該項目作為港科大 2024 年 12 月官宣的創新碩士項目,2025fall 首次招生便憑借獨特設計成為申請熱點:
「1 年課程 + 1 年上海實習」雙軌培養:第一年完成 AI 核心課程與創業管理模塊,第二年進入上海頂尖企業 / 科研機構實習,實習時長長達 12 個月,深度銜接產業實踐;
就業競爭力加碼:超長實習期為學生提供稀缺的行業經驗積累,尤其在長三角 AI 產業圈建立人脈與資源,對回國就業極具優勢;
跨學科融合優勢:課程涵蓋機器學習、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內核,同時融入創業管理、商業策略等模塊,培養「技術 + 商業」復合型人才。
盡管兩年學費高達 50 萬港幣,但項目方透露,往屆類似實習項目的學生就業率與起薪均顯著高于普通碩士,實習經歷更成為進入頭部科技企業的「敲門磚」。
申請者背景拆解:劣勢如何轉化為優勢?
院校背景:211院校,計算機相關專業,院校背景具備基礎競爭力;
硬實力短板:GPA 低于 3.0(部分港校隱形門檻),托福成績未達 90 分常規線,標準化成績缺乏優勢;
軟實力突圍:一段互聯網公司AI相關實習(側重數據標注與算法輔助),多段校內科研項目(參與校級AI實驗室課題),文書中重點突出「技術應用于傳媒場景」的獨特視角,結合實習中對AI商業化落地的觀察,與項目「技術創業」定位高度契合;
面試策略:針對 GPA 劣勢提前準備合理解釋(強調跨學科選課與實踐投入),重點闡述對 AI 在內容產業應用的見解,以及利用港科資源對接上海實習的規劃,展現清晰的職業目標。
申請 timeline 復盤:末班車申請的效率戰
3月初 | 簽約,啟動背景評估與文書框架設計
3月中旬 | 完成成績單認證、推薦信修改、文書定稿,緊急遞交申請
5月初 | 收到面試邀請(港校典型「滾動審核」節奏,晚申仍有機會),面試后 7天后火速斬獲offer
顧問點評:對于 GPA短板申請者,港校新專業往往是「彎道超車」的契機。新專業首年招生通常對硬成績要求更靈活,更注重申請者與項目定位的匹配度。此案例中,學生通過「實習經歷 + 科研方向 + 職業規劃」的三位一體包裝,成功將傳媒背景與 AI 創業主題結合,彌補了GPA不足的劣勢。
如需了解更多港校新專業申請策略或背景提升規劃,可私信獲取定制化方案。「低分高錄」并非偶然,精準定位與材料打磨才是突圍關鍵
文章標題:2.8GPA 逆襲港科大火熱 AI 專業!末班車申請者的錄取突圍戰
- 相關文章
- 2.8GPA 逆襲港科大火熱 AI 專業!末班車申請者的錄取突圍戰06-08
- 讀 A-Level 就能保底香港?別讓誤解耽誤了孩子的名校之路!06-08
- 26fall 港碩提前批申請全攻略:哪些人適合沖刺?附熱門項目解析06-08
- 民辦二本跨專業+不合格雅思,3周斬獲嶺南大學雙錄取06-08
- 一位競賽生家長的教育思考:讓競賽成為拓寬道路的工具,而非束縛腳步的枷鎖06-08
- 【香港升學深度解析】高考 VS 國際課程:哪條路才是港校突圍的正確打開方式?06-08
- 港科廣遠不如港中深?兩校錄取門檻差異及成因深度解析06-08
- 港碩申請窗口期延長:港科、城大(東莞)等多校 25fall 延期 DDL06-08
- 二本應屆生英語六級斬獲香港教育大學Master of Teaching(MT)語文教育專業offer06-08
- 孩子轉軌國際高中后,申請港校需要找機構嗎?06-08